熱門關(guān)鍵詞:心理、情感問題、心理醫(yī)生、抑郁癥、焦慮
精神障礙的中醫(yī)分類
中醫(yī)對精神疾病的認識,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,從遠古時代殷墟甲骨文就有散在的記載。成書于戰(zhàn)國時期的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把精神性疾病分為"狂疾"、"癲疾"、"痛癮","善驚"、"善恐"、"善喜"等。初步形成了癲狂學說、情志學說。
《難經(jīng)》在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的基礎(chǔ)上對癲狂加以鑒別,后世醫(yī)家對其癥狀特點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補充。直到明代,王肯堂在《證 治準繩》中才將精神性疾病進行較詳細的分類,書中指出"癲、痛、狂大相徑庭,非名殊而實一之謂也。"并把精神性疾病劃分為三類:癲狂類、煩躁類、驚悸恐類;十五種:癲、狂、痛、煩、躁、語語、循衣摸床、嬉笑不休、怒、善太息、悲、驚、恐、健忘、不得臥。
后世醫(yī)家經(jīng)過不斷補充,逐漸形成了有中醫(yī)特色的精神疾病病因病機的分類方法。主要有以下幾類:
1、內(nèi)傷類:主要是指心神、腦神病變,以及其他臟腑病變引發(fā)的精神障礙。其特點為發(fā)病前均有先兆癥狀,有明顯的誘因,發(fā)病后有不同程度的神志異常,如癲病、狂病、癲狂 病、痛、癡呆、百合病、失眠、健忘、腦鳴等疾病。另外,包括中風、厥證、神昏、心悸、眩暈、遺精、陽瘦、腦屢等引起的精神疾病。
2、情志類:主要指以情志癥狀為主的精神疾病。該類疾病均有明顯的情志誘因,臨床以情感癥狀突出為特點,一般無器質(zhì)性病變。如郁證、恐證、驚證、怒證、臟躁證、梅核氣、氣厥、卑悚、性冷等。
3、先天棠:主要指先天稟賦不足為主要原因的精神障礙。有明顯的遺傳因素,臨床表現(xiàn)為發(fā)育遲緩,思維遲鈍,瘦軟無力,神情呆滯,智能低下,突然驚醒,夢中哭泣,神志不安等癥狀。如五遲二五軟、解顱、呆小癥、夜驚、夜啼、小兒癡呆等。
4、外感類:主要是指由六淫,以及伏氣、疫房之氣侵入人體引起的精神障礙。具有外感癥狀及明顯的季節(jié)性和傳染性等特點。如傷寒、暑溫、暑厥、春溫、山嵐癢氣等引起的高熱、神昏、驚厥、驚狂、語語、鄭聲等神志異常變化。
5、中毒類:主要指中毒及病毒侵入人體引起的精神障礙。特點是有明顯的中毒病史,如芳草、藥石、食物、狂犬病毒等。臨床癥狀有神昏、語語、驚厥、語無倫次等中毒性腦病癥狀,如酒厥、芳草藥石發(fā)狂等。
6、外傷類:指外傷性腦病引起的精神障礙,如打擊、車禍、禽獸等各種損傷。該類疾病有明顯的外傷史,神志異常隨受傷的輕重和部位而異,精神癥狀隨腦部損傷的程度而變化。臨床以頭痛、眩暈,或神昏、語語、驚恐不安為特征。
7、.其他類:主要指一類與飲食、瘸蟲或寄生蟲感染、勞逸有關(guān)的精神障礙。常見神勞、厭食、食僻、腦費等。